查看原文
其他

狗年说“狗”| 甘于恩:方言“狗”趣谈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7

方言“狗”趣谈

农历新年即将来临。今年是狗年,今天我们就来谈谈“狗”吧!

狗与人类关系极为亲密,一方面因为狗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,与人类接触历史悠久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狗富有灵性,忠于主人。

中外科学家考古发现,狗的祖先缘于灰狼,早在4万年前的远古即被人类驯化,1.5万年前,狗就被用来玩乐、狩猎和看家护院。而在我国,犬的驯化约有8000年左右历史。《说文稽古篇》载:“游牧时代,惟犬独多,穴居则畜犬守御,狩猎则携犬自随,因而人必畜犬。”可见,自从人类穴居并从事狩猎和采集的时候起,犬就开始与人类朝夕相处了。《周礼》设犬人官职,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。汉代朝廷设狗监,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,司马相如就是被狗监杨得意引荐给汉武帝的。到了唐代,五场之中有狗坊,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。

在人类社会进入畜牧和小农生产时期,狗守户报警,照看畜群,是人类的好朋友。(引自张晓峰博客《狗年说狗》)


一般的印象,各地方言“狗”的说法似乎不会有太大分歧,其实不然,如果把雌雄的区分算上,各地方言的说法还是蛮有意思的。


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个列表:

方言点/

词目

通称

公狗

母狗

太原

狗儿

牙狗

母狗

武汉

狗子;来福

公狗;牙狗

母狗

成都

狗子;来福

公狗;牙狗

母狗

合肥

公狗;牙狗

草狗;母狗

扬州

公狗

草狗;母狗

苏州

雄狗

雌狗

温州

雄狗

草狗

[娘儿]

长沙

狗公

[子]

狗婆

[子]

双峰

狗公子;龙狗

狗婆子;草狗

南昌

狗公

狗婆

梅县

狗牯

狗嫲

广州

狗公

狗乸

阳江

狗公

狗乸

厦门

狗公

狗母

雷州

狗公

狗母

潮州

狗牯

狗母

福州

犬公;

犬雄

犬母

建瓯

狗牯

狗豭(音 jiā)

惠东平海军声

狗牯

狗牸;

狗乸(较少说)





(备注:在福州话中“犬”一般不单用。)


从上表可见,汉语方言中,根词“狗”没有太大差异,只有福州话说成“犬”,保留了较早期汉语的说法;太原和武汉分别说成“狗儿”“狗子”,应该是一种昵称(小称)泛化而来的名称,至于武汉话“来富”的说法,则与民间 “猫来穷,狗来富”的传说有关,是一种修辞上的指代(“来富”指代“狗”,在西南官话中“富”“福”同音)。

 但是,具体到雌雄的差异,各地方言就体现出多姿多彩的特性。值得注意。

从语素的顺序来看,大致呈现出北、南分野的特色,太原至温州,表雄性、雌性的语素置于中心词“狗”前,谓之前修饰型,如“公狗、雄狗”“母狗、雌狗”等;长沙至惠东(平海)军声,表雄性、雌性的语素置于中心词“狗”后,谓之后修饰型,如“狗公、狗牯、犬公、犬雄”“狗婆、狗母、犬母、狗豭、狗嫲、狗牸”等。吴语本来是南方型方言,不过许多吴方言在官话方言的影响下,表雌雄的语素逐渐采用了前修饰型,如苏州、温州即是。

从表雌雄的语素形态看,官话、湘语、赣语、粤语、闽南话表雄性的语素多用“公”,吴语用“雄”,福州话“公”“雄”兼用,而客家话和周边一些方言用“牯”,官话、湘语、赣语、闽南话表雌性的语素多用“母”或“婆”,吴语用“雌”(温州说“草狗”当是江淮官话说法的延伸),而客家话和周边一些方言用“嫲”或“牸”(指雌性牲畜,现多指“母牛”),粤语说“乸”,比较特别,应该是非汉语的百越语成分。

我们再来看看各地关于“公狗”“母狗”一些比较特别的说法。

第一个是“牙狗”,见于太原、武汉、成都、合肥四处,释义是“公狗”,但这一解释没有反映“牙狗”的命名理据,网上有的说法是“农村的俗语”,准确地说应该是“北方某一带官话的俗称”,至于为何叫“牙狗”,则语焉不详。以笔者的猜测,“牙狗”的准确写法当系“伢狗”,官话、湘语、赣语把小男孩称为“伢子”或“伢崽”,尤其指“爱打闹爱咬人的小男孩”,用来指称“公狗”,十分贴切。

第二个是“草狗”,指“母狗”,见于合肥、扬州、温州、双峰四地,原意是“普通家狗”“土狗”(“草”有“普通”的意思,合肥、扬州与“母狗”并用),农村家狗多养母狗,时间一长,就渐渐将母狗称为“草狗”了。

第三个是“狗牸”,见于平海军声,似乎较为少见,不过“牸”本义是“雌性牲畜”,客家话多用于指“小的雌性牲畜”,如“牛嫲”是“母牛”,“牛牸”则指“小母牛”,平海军声的“狗牸”,应与客家话的影响有关。

最后一个是“狗豭”,见于福建建瓯话,本义是“公猪”,《说文解字》曰“豭,牡豕也”,建瓯话将之泛化为雄性牲畜的标记。

汉语博大精深,汉语方言更是精彩纷呈。本文只是个小小的窗口,带各位领略方言的趣味。列表留了一格,读者诸君如有新的发现,不妨直接填入,或在留言处告知我们。谢了!

(甘于恩,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/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)


图文编辑:彩娴

责任编辑:老甘

往期热文: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胡寅婧:过年食发粿啦(汕尾福佬话)

语言现象一席谈 | 温育霖:萝白茶粿趣谈

专论 | 甘于恩:潮汕方言与潮汕文化
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
语言君愿意

陪伴你度过

每一个春夏与秋冬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